作者:羅葉明ISBN:ISBN-13:978-988-211-554-5 ISBN-10:988-211-554-3
出版時間:2006-06
出版社: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發行地區:香港、台灣等地 在線閱讀
羅葉明(本書(shu) 作者)曾在美國數個(ge) 頂尖的軟體(ti) /IT研發機構工作達 25 年之久,參與(yu) 了眾(zhong) 多軟體(ti) 管理與(yu) 軟體(ti) 工程的研究和實踐活動,並多次主持不同產(chan) 業(ye) 的罕有的大型軟體(ti) 專(zhuan) 案的開發。豐(feng) 富的軟體(ti) 戰場實戰經驗,使得作者辨析出了目前全球軟體(ti) 管理存在的一個(ge) 重大盲點,即目前全球沒有一種完整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論以及管理方式能夠有效地應對諸如軟體(ti) 發展等智力工作者的管理。
美國在“管理”和“軟體(ti) 科技”領域雖然一直被視為(wei) 學習(xi) 的典範,但極少人會(hui) 留意到她在軟體(ti) 管理方麵存在巨大漏洞。現在美國開發大型軟體(ti) 的失敗率,與(yu) 5 年前或者 15 年前,甚至 25 年前相比,都沒有明顯改善。原因在於(yu) ,美國在軟體(ti) 管理上存在根本缺陷(盲點)。企業(ye) 對軟體(ti) 發展者仍然實施工業(ye) 時代的工廠式管理,通過機械地控製時間、成本和質量來管理具有高度創造力發揮的軟體(ti) 發展工作(少數企業(ye) 則認為(wei) 管無可管,放任自流),所以在不乏投資、實驗及實踐的前提條件下仍然難以進步。這個(ge) 漏洞對美國、甚至全球軟體(ti) /IT業(ye) 的發展都有嚴(yan) 重的負麵影響,隻有填補了這個(ge) 缺口,才能使軟體(ti) 管理較以往得到快速提高,使軟體(ti) 製造能力(尤其是大型軟體(ti) 的製造能力)大步躍前。
本書(shu) 主要以軟體(ti) /IT業(ye) 為(wei) 例,在分析軟體(ti) 管理特殊性的基礎上,針對盲點提出解決(jue) 方案“第八個(ge) 管理”, 同時書(shu) 中也涉及到實用性的軟體(ti) 商業(ye) 運作要門。中國的軟體(ti) 業(ye) 完全可以率先突破這一盲點,建立軟體(ti) 管理的新標準,不必重複美國、印度所走過的冤枉路,迎頭趕上而成為(wei) 世界軟體(ti) 的 NO.1。其中,“第八個(ge) 管理”理念的提出,則是作者在多年軟體(ti) 行業(ye) 複雜艱辛的開發過程所驗證的方案,其主旨不是教人不勞而獲,而在於(yu) 教人如何自我充值。
這套解決(jue) 方案被取名為(wei) “第八個(ge) 管理”
, 是與(yu) 管理的傳(chuan) 承性分不開的。從(cong) 16 世紀到現在,管理學的思維一直在慢慢演變。如果我們(men) 算最早的 manus 是第一代,maneggiare 是第二代,ménage 是第三代,亞(ya) 當·斯密是第四代,詹·穆勒是第五代,19 世紀 80 年代開始的美國工程師們(men) 的理論是第六代,弗雷德瑞克·泰勒的理論為(wei) 第七代(工業(ye) 時代的代表),那麼“第八個(ge) 管理”可算是第八代了。第八代所麵臨(lin) 的是 21 世紀的智力時代,其關(guan) 鍵要解決(jue) 的問題是智力生產(chan) 的管理(包括商界和政界)。與(yu) 傳(chuan) 統的工業(ye) 時代管理(即認為(wei) 管理就是驅動和控製機器和人(體(ti) 力工作))不同,智力時代的管理關(guan) 鍵是要驅動智力工作者的動機和責任心,協調智力工作者的溝通和合作來增強他們(men) 的腦力產(chan) 出,並公正地記錄其承諾的兌(dui) 現,管理其工作的後果。這種新的基於(yu) “承諾”的管理方法相信能夠揭開管理學新的一頁。
當然,“第八個(ge) 管理”
的理念同樣適用於(yu) 其他類型的智力工作行業(ye) 和個(ge) 人,能在非常廣泛的智力工作領域(除軟體(ti) 業(ye) 外,如金融業(ye) 、政府專(zhuan) 案管理,生物工程項目管理等)幫助管理者擺脫工業(ye) 時代的管理束縛,在各自的領域有所創新和發展。








